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8年第30卷第2期
页 面:71-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9[农学]
基 金:"948"国家林业局引进项目(2003-4-23)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1801)
摘 要:牡丹组培中褐化现象的发生,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增殖和组培过程的进行。该文研究了活性炭、硝酸银、PVPP和维生素C 4种防褐剂对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组培中褐化控制的作用及对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化集中发生在转接后4 d内。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但长时间处理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继代培养初期在含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进行4 d短期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硝酸银1.0-8.0 mg/L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2.0 mg/L的效果最好并能显著促进增殖;8.0 mg/L时组培苗生长量最大。PVPP能部分控制褐化,1.0 g/L效果较好;低浓度的PVPP促进组培苗生长,高浓度时促进增殖。维生素C控制褐化的效果不佳,且易导致组培苗玻璃化。综合分析认为: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继代转接时,先在添加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培养4 d,然后转入不含活性炭的培养基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避免活性炭对生长和增殖的负面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2.0 mg/L,能在有效控制褐化的同时,促进组培苗生长与增殖,推荐在牡丹组培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