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菌耦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收藏

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菌耦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Reducing Nitrate in Groundwater by Stabilized Iron Nanoparticles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作     者:王学 李铁龙 东美英 夏宏彩 金朝晖 WANG Xue;LI Tie-long;DONG Mei-ying;XIA Hong-cai;JIN Zhao-hui

作者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出 版 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 卷 期:2011年第30卷第4期

页      面:739-74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254)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907023) 

主  题: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 稳定纳米铁 纳米铁-微生物耦合 

摘      要: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油酸钠稳定纳米铁和普通纳米铁,在无氧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反硝化细菌耦合用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物的去除研究,探讨不同纳米材料与反硝化菌的耦合体系去除硝酸盐的速率和产物,并通过测定体系中反硝化细菌总RNA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纳米材料对反硝化菌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耦合体系均在9d内将硝酸盐完全去除,反应过程中有大量亚硝酸盐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消失,3种耦合体系的脱氮产物中均有氨氮产生,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体系、普通纳米铁体系、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体系产生的氨氮比例分别为15、37和58。反应后3种耦合体系中反硝化菌总RNA浓度的降低率分别为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体系37、纳米铁体系30、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体系21,可见不同纳米材料对细菌毒性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普通纳米铁油酸钠稳定纳米铁。综合反应速率、产物和对细菌的毒性各个方面因素,油酸钠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细菌的耦合效果最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