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15
出 版 物:《新中医》 (New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05年第37卷第4期
页 面:3-7页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从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中医学表述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隐性感染的病因属于中 医隐毒范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把握先机、药先于病、阻止传变、截断移行、攻伐邪气、扶助正气是 隐性感染的治疗原则。祛邪之法重在排、透、解,扶正之道重在养、护、托,以及宏观调理与微观辨治相结 合,应该是治疗隐性感染的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