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原缓丘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钉螺分布与人工林抑螺效果 收藏

高原缓丘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钉螺分布与人工林抑螺效果

Distribution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snails and effect of plantations on snail contro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t a gentle hilly region

作     者:唐国勇 李昆 张春华 Tang Guo-yong;Li Kun;Zhang Chun-hua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昆明650224 

出 版 物:《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年 卷 期:2011年第23卷第4期

页      面:431-434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林业局科技支撑项目(2007BAD50B004) 

主  题:钉螺 血吸虫病 抑螺防病林 高原缓丘区 

摘      要:目的为高原缓丘区兴林抑螺提供造林模式。方法在已营建抑螺防病林(示范区)和未营建抑螺防病林(对照区)样地上按原利用方式调查钉螺,分析营造抑螺防病林对钉螺的影响。结果对照区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为26.81%和0.94只/0.1m2,8类土地利用方式环境钉螺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9、12.71,P均0.01),渍水低地、水田和水旱轮作地钉螺数量较大,旱作农地和林地钉螺数量较少。与造林前相比,抑螺防病林营造5年后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降低幅度在62.70%~89.98%和74.03%~94.00%。与对照区相比,示范区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下降了52.04%~87.36%和52.20%~95.45%。结论高原缓丘区抑螺防病林的营建可有效控制钉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