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210003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出 版 物:《信号处理》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年 卷 期:2011年第27卷第3期
页 面:456-4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0904[工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工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0809[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080402[工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4[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081001[工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972041)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No.08KJD51000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No.20080293004) 国家重大专项(No.2009ZX03003-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310607) 河南工业大学校科研基金(No.09XGG010)
摘 要:协作多点(CoMP)是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多个小区基站通过对信道状态信息(CSI)和用户数据信息的不同程度共享,实现多基站协作传输,将传统意义上的干扰转化为对用户有用的信号,从而提高频谱效率,极大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块对角(BD)算法通过在干扰信道的零空间上设计合适的预编码向量,完全抵消干扰。本文将BD算法用于多小区联合传输,从空间维的角度剖析了其干扰抵消和宏分集增益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与迫零(ZF)算法,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时分多址(TDMA)以及单用户特征值波束成形算法比较,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劣。同时将协作BD算法与非协作BD算法比较。仿真结果表明BD算法优于上述预编码算法,协作传输优于非协作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