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收藏

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cell senescence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

作     者:郭海科 金海鹰 王丽娅 张洪洋 杨鑫 金海燕 Guo Haike;Jin Haiying;Wang Liya;Zhang Hongyang;Yang Xin;Jin Haiyan

作者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广州510080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郑州45000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50052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州510632 

出 版 物:《眼科研究》 (Chinese Ophthalmic Research)

年 卷 期:2005年第23卷第6期

页      面:607-60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A000738) 

主  题:LEC 端粒酶活性 细胞衰老 

摘      要:目的明确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是否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LEC衰老的关系,为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兔LEC并传代.以端粒重复扩增-免疫酶标(TRAP-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各代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衰老细胞,计算衰老细胞百分数.结果兔LEC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减弱,至第4代低于检测水平,活体、原代、第1、2、3代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46±0.046,0.32±0.026,0.25±0.029,0.19±0.019,0.11±0.038;衰老细胞随细胞的传代增加,活体与原代培养的LEC未发现衰老现象,第1~9代衰老细胞百分数(%)分别为:(0.98±0.39)、(4.93±1.35)、(11.08±1.69)、(24.98±3.55)、(33.89±3.74)、(41.17±5.24)、(51.75±8.32)、(73.00±5.98)、(77.00±14.18).结论LEC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LEC的衰老有关,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