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一科北京100041
出 版 物:《中国美容医学》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年 卷 期:2007年第16卷第4期
页 面:565-569页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牵引成骨术 颅面畸形 治疗 Ilizarov 面中份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 软组织附着 股骨延长
摘 要: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指在保留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前提下,在骨缝处或截开骨段,用牵引装置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开,因此产生骨间隙形成新骨,以达到使骨延长或增宽的目的。骨牵引术起源于欧洲,1905年意大利学者Alessandro Codivilla将股骨干截断,跟骨牵引进行股骨延长,他的研究开创了牵引成骨术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学者Gavril Ilizarov创造性地设计出环形固定器。并通过实验提出促进骨再生和软组织适应反应的原则,后来的Ilizarov延长技术成为20世纪矫形外科的里程碑。Snyder等(1973)首先将牵引成骨原理引入颅颌面外科并进行了动物实验,以期寻找矫治颅面畸形的新方法。1992年,McCarthy等率先将DO技术用于临床牵引延长下颌骨,取得了理想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临床应用的开始,使颅颌面畸形的治疗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