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出 版 物:《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年 卷 期:2007年第27卷第6期
页 面:15-2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3202[工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基 金: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3BA712A05-04)
摘 要:目的: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的所有菌株都含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3种。霍乱弧菌的判断符合率为88.6%。二维聚类分析没有成明显可区分的群,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肪酸组成与O1群的相似,产毒与非产毒霍乱弧菌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肪酸分型对弧菌种的快速鉴定有应用价值,对霍乱弧菌的现场分离鉴定有辅助意义,在小样本暴发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反映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其对霍乱弧菌种属内的各种特征性菌群不具有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