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收藏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Density Control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Pinus tabulaeformisPlantation

作     者:万丽 刘昀东 丁国栋 高广磊 梁文俊 安云 贺宇 WAN Li;LIU Yun-dong;DING Guo-dong;GAO Guang-lei;LIANG Wen-jun;AN Yun;HE Yu

作者机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3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27-31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与经营技术研究"(200804022A) 

主  题:油松人工林 间伐 林分空间结构 森林经营 

摘      要:【目的】旨在探索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实施间伐后6种保留密度下油松(Pinus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样地植被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来分析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结果】研究区油松人工林林分混交度和角尺度随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林分大小比数呈波动型变化趋势,但各密度油松人工林林分大小比数相差不大,分布较均匀,林木分化程度较高;油松人工林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均匀分布,但随保留密度的减小向随机分布演替,保留密度最小的林分(540株/hm2)已经向异龄混交林发展。【结论】密度调控使林分空间结构趋于优化合理状态,建议引进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 Ledeb.)等乡土树种,伐除角尺度较小林木来改变树种组成及竞争关系,以促进油松人工林演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