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南京210014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出 版 物:《江苏农业学报》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09年第25卷第6期
页 面:1201-120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8ZX08001-0060) 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1-006)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08)603] 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354)
摘 要:为明确江苏省近年生产上主栽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源,探讨采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和感条纹叶枯病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为对照,对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8份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并利用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对抗病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了系谱追踪。结果显示,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能准确鉴定含该基因的抗性品种,该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系谱分析证实江苏省大部分抗性粳稻品种如镇稻88、徐稻3号、南粳46等均含有来自籼稻Modan和Mudgo的Stv-b^i基因;而不含Stv-b^i基因但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的粳稻品种如扬辐粳8号、淮稻9号和淮稻11号则可能具有其他抗源。表明生产上利用的主栽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具有多种抗源,对聚合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及培育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