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种定量测定副溶血弧菌溶血活性的方法 收藏

一种定量测定副溶血弧菌溶血活性的方法

Establishment of 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hemolytic activity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作     者:姜汉雯 王开功 张义全 黄倩 胡小许 杨瑞馥 周冬生 JIANG Han-wen;WANG Kai-gong;ZHANG Yi-quan;HUANG Qian;HU Xiao-xu;YANG Rui-fu;ZHOU Dong-sheng

作者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疫病研究所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出 版 物:《军事医学》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3年第37卷第4期

页      面:307-3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0127,30930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9CB522604) 

主  题:副溶血弧菌 溶血活性 opaR toxR 

摘      要:目的建立定量评价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溶血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以大耳白兔红细胞为靶细胞,野生型VP标准株RIMD2210633(J5421)、opaR敲除株、toxR敲除株的菌体细胞为效应细胞,通过调节感染菌量及孵育时间来优化条件,从而建立溶血活性评价模型。结果与结论 VP最佳溶血活性条件为红细胞终浓度5%条件下,用约3×106CFU的菌量感染靶细胞,37℃孵育2.5 h。opaR负调控VP的溶血活性,而ToxR正调控VP的溶血活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定量测定VP溶血活性的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