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收藏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Distribution Regul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ree Main Shrub Typesin the Dry Valley of Minjiang River

作     者:刘国华 张洁瑜 张育新 周建云 关文彬 马克明 傅伯杰 LIU Guohua1,ZHANG Jieyu1,ZHANG Yuxin2,ZHOU Jianyun3,GUAN Wenbing2,MA Keming1,and FU Bojie1mental Sciences,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3Northwestern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712100 China)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出 版 物:《山地学报》 (Mountain Research)

年 卷 期:2003年第21卷第1期

页      面:24-3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8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680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01-17) 

主  题:分布规律 莸灌丛 小龙滇紫草灌丛 川甘亚菊灌丛 生物量 岷江 干旱河谷 生态系统 

摘      要: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