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贵州省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出 版 物:《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1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256-261,F00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2007BAD53B001)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10XJY044)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及生态效应研究"(黔科合J字2030号)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贵州省黔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与生态效应"(黔教2008060) 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黔科合S字3015 黔科合S字1020) 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校内重点课题
摘 要:依据生态赤字占人均生态足迹比率,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以毕节地区为例,通过生态足迹的需求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得出,在考虑化石燃料情况下,毕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970 3hm2,区域发展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为0.267 9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02 3,人均生态赤字与生态足迹比率为-0.877 9,反映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处于病态状态。在不考虑化石燃料消耗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后果前提条件下,毕节试验区及所属8个县市均为亚健康状态和欠健康状态。在空间格局上,毕节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西北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逐渐变差;在不考虑化石燃料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空间变化也大致从中心向周围方向变差。化石燃料、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大小及喀斯特出露面积(人地矛盾)对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