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粳稻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收藏

中粳稻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the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Mid-Season Japonica Rice

作     者:薛亚光 陈婷婷 杨成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省东海农场江苏东海222312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36卷第3期

页      面:466-4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274)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BAD02A13-3-2) 2008年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农业)项目(200803030)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BK2009005)资助 

主  题:中粳稻 高产高效 氮肥利用率 实地养分管理 精确灌溉 植株生长 

摘      要: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用中粳稻品种进行当地高产栽培(对照)、超高产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等处理,比较分析在不同栽培技术体系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生理原因。与对照相比,高产高效栽培增加了根和地上部植株干重、提高了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根系氧化力、粒叶比、灌浆中后期叶片光合速率、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产量增加了31%,氮肥农学利用率(单位施氮量增加的产量)增加了57%。说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植株生长,进而获得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的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