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成熟程度的预后意义 收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成熟程度的预后意义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one Marrow Megakaryocyte Mat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作     者:张新友 王伏田 孙璇 叶素丹 林晓鸥 徐肇明 ZHANG Xin-you;WANG Fu-tian;SUN Xuan;YE su-dan;LIN xiao-ou;XU zhao-ming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深圳518020 

出 版 物:《血栓与止血学》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年 卷 期:2009年第15卷第5期

页      面:222-224,22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课题号200702014) 

主  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巨核细胞 成熟程度 

摘      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MK)成熟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5例ITP及30例非ITP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各亚阶段比例、胞浆颗粒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ITP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探讨MK成熟程度的预后意义。结果ITP组MK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原巨、幼巨、颗粒巨明显增加,而产板巨核明显减少,血小板形成不良,与非ITP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ITP患者MK增多和正常者比减少者有更好的疗效,无论是初始治疗还是停药后的远期效果;MK胞浆颗粒越多,或伴有血小板形成趋势或有血小板形成者,较胞浆颗粒稀少或有空泡者不仅更易获得缓解、近期完全缓解率高,而且亦有更好的远期效果(P0.05)。结论ITP患者MK数量和成熟程度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还具有预后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