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胸背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收藏

胸背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The thoracodorsal artery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flap: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作     者:侯团结 高学宏 郑和平 宁金龙 李小静 李平松 陈啸 HOU Tuan-jie;GAO Xue-hong;ZHENG He-ping;NING Jin-long;LI Xiao-jing;LI Ping-song;CHEN Xiao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整形美容中心22500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 

出 版 物:《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年 卷 期:2007年第23卷第3期

页      面:202-20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胸背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 

摘      要: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在15具(30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背阔肌及其主要血供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②对1具(2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作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及肌瓣与穿支肌皮瓣分离的共蒂“扇形瓣模拟手术。结果①在32侧标本中,共发现血管外径大于0.5mm的肌皮穿支102支,其中来自胸背动脉内侧支的穿支数为56支(占55%),来自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穿支数为46支(占45%)。每侧标本内侧支平均发出1.9支(在1-3支之间变化),外侧支平均发出1.8支(在1-3支之间变化)。②胸背动脉内、外侧支的肌皮穿支外径大于0.5mm的穿支血管主要集中在距神经血管窗下约8.5cm(变化在6.4-9.2cm之间)范围内。结论胸背动脉的肌皮穿支血管位置恒定,管径粗,蒂长,适宜制作成肌皮穿支肌皮瓣或“扇形瓣。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