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与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07年第15卷第5期
页 面:470-4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090501[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基 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21101)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3B08)
摘 要:为了调查中国绒山羊遗传资源现状,作者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家畜研究所推荐的19对微卫星引物并结合荧光PCR技术,对9个中国地方产绒山羊群体和1个西非山羊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14个微卫星座位在10个山羊群体中显示为高度多态,可作为山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标记。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杂合度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地方产绒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且大部分保种场较好地保存了这些地方资源。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构建的聚类图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散点图均显示,中国山羊与西非山羊为不同的2类;中国产绒山羊中河谷山羊、河西绒山羊与其他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他山羊又大致分为2类:一类由辽宁绒山羊、新疆山羊、柴达木山羊、陕北山羊组成,另一类由内蒙古绒山羊组成。此研究结果为开展我国地方绒山羊种质特性研究及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