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405
出 版 物:《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08年第25卷第4期
页 面:331-334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心肌缺血/中药疗法 血府逐瘀汤/药理学 瓜蒌薤白半夏汤/药理学 冠心苏合胶囊/药理学 心电图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活血祛瘀法、通阳豁痰法和芳香温通法)代表方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5、6.8g·kg-1·d-1),瓜蒌薤白半夏汤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8.0、6.0g·kg-1·d-1),冠心苏合胶囊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9、0.06g·kg-1·d-1),采用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1.5U/kg)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3种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1)在心电图方面,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T段上移幅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低剂量组E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中医治法代表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水平有关,其中活血祛瘀法作用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