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出 版 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年 卷 期:2009年第25卷第10期
页 面:883-88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10[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0655和3077041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032034和5082015)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资助项目(No.2060204)
摘 要:凋亡,也称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在面临严重威胁时发起的保护性主动死亡机制.凋亡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涉及整个细胞的复杂过程,凋亡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众多凋亡相关因子的协调合作与精确调控.细胞受到凋亡刺激后,核内的某些蛋白质转运出核,将凋亡信号传递到核外,胞质内的多种蛋白质则转运入核,在细胞核这一信息整合的大本营直接发挥作用.这种双向交流机制在胞核与胞质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同时使得相关蛋白质在特定场所发挥促进或抑制凋亡的作用,确保凋亡信号及时、通畅、有序地传递.因此,蛋白质的核质转运作为介导胞核与胞质物质交换、信号交流的关键机制,在凋亡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核质转运的机制、通过核质转运调节凋亡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机理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