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缢蛏群体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收藏

缢蛏群体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Effects of Sample Size on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for Population of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in Use of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

作     者:牛东红 陈慧 林国文 李家乐 NIU Dong-hong;CHEN Hui;LIN Guo-wen;LI Jia-le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福建宁德352100 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研究院上海201306 

出 版 物:《海洋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

年 卷 期:2010年第28卷第2期

页      面:203-208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08[农学-水产] 07[理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缢蛏高产 抗逆品种培育(2006AA10A410)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缢蛏优良品种选育与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闽海渔2007015) 

主  题:缢蛏 微卫星标记 样本量 遗传多样性指标 

摘      要: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群体遗传研究时,群体的样本量多少对遗传多样性指标准确性有影响。实验设置了11个样本量梯度,并对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表观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量与观测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与杂合度和内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呈中度相关。当样本量小于20时,遗传多样性指标均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当样本量大于30,杂合度和内氏遗传多样性指数趋于稳定。建议在利用微卫星进行群体遗传结构评估时,最适参数为期望杂合度和内氏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样本量为3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