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种新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 收藏

一种新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

Establishment of a new rat model of 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

作     者:吴均政 江艺 张小进 吕立志 Wu Jun-zheng;Jiang Yi;Zhang Xiao-jin;Lü Li-zhi

作者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福州市350025 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25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11年第15卷第15期

页      面:2716-2720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08[工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基  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08MA104) 课题名称:干细胞联合肝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主  题:门静脉动脉化 同种异体血管 套入式缝合 袖套法 动物模型 大鼠 血管组织工程 

摘      要:背景:目前文献报道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有缝合法或支架法,2种方法在血管通畅率及操作便利性上均不太理想。目的:建立稳定的操作简便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40例。切除左肾,将左肾动脉与门静脉残端通过同种异体血管连接,左肾静脉借助袖套与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术后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和存活情况,2周行磁共振血管成像,1个月检测大鼠肝功能,2个月处死大鼠探查门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并观察肝脏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结论:造模过程中有1只大鼠死亡,其余39只均存活至术后2个月,造模成功率为98%(39/40)。术后1个月,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碱酯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个月,模型组门静脉通畅率为95%(37/39)。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病理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利用同种异体血管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的大鼠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操作简便、省时、成功率高,是一种可行、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强的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