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特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测度方法的新进展 收藏

特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测度方法的新进展

Advances in methods for measuring patterns of endemic plant diversity

作     者:黄继红 张金龙 杨永 马克平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植物保育部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13年第21卷第1期

页      面:99-1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9038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43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439) 

主  题:生物多样性 加权特有性 谱系多样性 进化多样性热点地区 生物地理学 分子系统学方法 丰富度 空间统计分析 特有现象 

摘      要:特有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对其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测度和分析方法,在不同地理区域对特有现象的分布格局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分子系统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一些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新的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的类型及其特点、应用现状与前景。这些测度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时间或空间格局到时空格局统一的过程,具体涉及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进化特异性以及这3种测度方法整合空间分布加权的算法。其中,谱系多样性指数(phylogenetic diversity)、谱系特有性指数(phylogenetic endemism)以及空间加权的进化特异性指数(biogeographically weighted evolutionary distinctiveness)尤其值得关注。中国特有植物分布格局的研究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1)完善特有物种的分布格局研究;(2)加强物种的测序工作,完善谱系多样性格局的分析;(3)结合系统发育信息,揭示谱系多样性及进化历史的分布格局,进而深入开展物种β多样性和谱系β多样性的研究;(4)加强物种分布区变化的模拟,在时间维度上探讨特有现象的变化格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