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
出 版 物:《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年 卷 期:2015年第50卷第6期
页 面:691-69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U1302261 No.31160223)
摘 要: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Oryza sativa)生产的主要病害。抗稻瘟病基因的发掘和育种利用是控制稻瘟病经济、环保的有效措施。为了揭示云南地方水稻品种子预44广谱持久抗瘟机制,利用江南香糯和子预44杂交构建的F7重组自交群体,采用苗期稻瘟病菌自然诱发接种法,通过调查田间抗瘟性表型数据,结合基因型数据对子预44中的数量抗瘟性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锁系数(logarithm of odds,LOD)大于2.0的域值上,共检测出13个QTLs,分别位于第1、2、6、8、12号染色体上。不同位点表型贡献值差异较大,范围为5.8%–21.9%,其中8号染色体上标记RM72–RM404之间的QTLs可解释约61.9%的表型变异,很可能为一个主效抗瘟QTL位点。多个位点的主效和微效抗性相结合可能是子预44持久稻瘟病抗性的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