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成都611130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
出 版 物:《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15年第29卷第6期
页 面:85-89,9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169)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2ZA126)
摘 要:研究了四川西南部丘陵紫色土区玉米地、油菜地、水稻田、枇杷园地、柏树林地、撂荒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仁寿县东南部为土样采集区,测定了土壤无机磷素组分、土壤磷吸附参数以及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溶性磷、速效磷、全磷含量以水稻田最低,枇杷园地最高。油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全磷、水溶性磷/全磷、水溶性磷/速效磷均高于玉米地。磷流失风险表现为水稻田油菜地玉米地柏树林地撂荒地枇杷园地。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有效Fe、Mn、Cu、Zn、Mg与Fe-P、Ca-P 2个无机磷组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研究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管理上,建议减少枇杷园地的磷肥施用量,以降低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耕作方式上可采用水旱轮作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