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树qu血栓性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PAF受体结合特性的研... 收藏

树qu血栓性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PAF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

作     者:杨丽君 李树清 

作者机构:昆明医学院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 云南 昆明 650031 

出 版 物:《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年 卷 期:2001年第17卷第12期

页      面:1215-1219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7[理学] 071006[理学-神经生物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青年基金 

主  题:脑缺血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栓形成 神经元继发性损伤 PAF受体 

摘      要:目的: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的消长变化,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qu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qu脑细胞膜蛋白,用[^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受体)。结果:树qu脑细胞膜上酆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其亲和力(kD)分别为(3.61±0.72)nmol/L(kD1)和(17.04±2.41)nmol/L(kD2),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1457.94±168.01pmol/g蛋白和(5017.40±742.16)pmol/g蛋白。脑缺血4、24h及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