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家犬实验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代谢的微透析监测 收藏

家犬实验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代谢的微透析监测

Microdialysis monitoring for metabolism changes around hematoma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canis familiaris

作     者:李飞 张礼均 朱刚 林江凯 孟辉 吴南 陈志 冯华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诊治专科中心 重庆400038 

出 版 物:《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年 卷 期:2009年第14卷第2期

页      面:85-8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I01A13)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课题(编号:062037,06MB241) 

主  题:颅内出血 颅脑损伤 继发性 微透析 

摘      要:研究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继发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成年家犬12只,随机分为ICH组(n=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6),ICH组于额叶注入非抗凝自体动脉血,对照组动物在相同部位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模型制备后2h、6h、24h、3d、7d、14d进行血肿周围脑组织间液微透析,监测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和谷氨酸浓度。结果ICH组葡萄糖浓度无显著变化;乳酸浓度在注血后24h和3d升高;丙酮酸浓度在注血后6h、24h和3d升高;甘油浓度在注血后24h升高:谷氨酸浓度在注血后升高,3d达到高峰,至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基础值。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代谢变化提示存在“生化半暗带区域,兴奋性氨基酸的聚集可能是加重和维持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