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脊髓损伤后的高凝状态 收藏

脊髓损伤后的高凝状态

Hypercoagulabilit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作     者:许建强 张庆俊 

作者机构:峰峰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省邯郸市056200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出 版 物:《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年 卷 期:2002年第12卷第6期

页      面:422-42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脊髓损伤 高凝状态 缺血 治疗 

摘      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以20例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伤后2~6h、伤后1、3、5d采集病人股静脉血,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D-二聚体(D-dimer)浓度;同时测定20名健康献血员TAT、F1+2、D-dimer血浆浓度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TAT、F1+2和D-dimer血浆浓度分别为3.1+0.9ng/ml、0.9±0.2nmol/l和42.6±9.3ng/ml.20例脊髓损伤病人伤后2~6h TAT、F1+2、D-dimer血浆浓度即显著增高(P0.05),分别达45.3+14.2ng/ml、4.1+0.7nmol/l和1362±14.3ng/ml,伤后1、2d内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3、4d趋于正常.结论:脊髓损伤后可激活凝血系统,造成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于伤后数小时即可发生,且持续存在2~3d.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