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药物药理研究室北京100084
出 版 物:《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02年第37卷第1期
页 面:5-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肥胖 相关生物因子 发病机制 瘦素 NPY MC-4R orexin CRH
摘 要:目的 就肥胖的发病机制研究做分析和综述。方法 总结近 4年 (1997年~ 2 0 0 0年 )国内外相关文章并进行分析。结果 有近 2 0 0个肥胖相关基因被发现。主要作用于下丘脑的生物因子有 :神经内分泌递质神经肽Y(NPY)、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 (POMC)、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α MSH)、AgRP、增食因子 (orexin)、5 羟色胺、肠道分泌的脑肠肽 ,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等 ;交感神经、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等反馈机制均能调节机体能量平衡。主要作用在外周脂肪细胞的调节因子有 :肿瘤坏死因子α ,解偶联蛋白 ,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脂肪细胞上的β3 肾上腺素受体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调节体脂含量。结论 肥胖的发病是多种基因和相关因子异常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作用部位在中枢主要是下丘脑 ,外周在脂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