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肝癌TACE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收藏

肝癌TACE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Iatrogenic hepatic artery dissection occurring during TACE for hepatic cancer: a clinical analysis

作     者:熊斌 阚雪峰 郑传胜 冯敢生 叶天和 李浩 XIONG Bin;KAN Xue-feng;ZHENG Chuan-sheng;FENG Gan-shen;YE Tian-he;LI Hao

作者机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430022 

出 版 物:《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年 卷 期:2013年第22卷第3期

页      面:198-20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肝癌 肝动脉 化疗栓塞 夹层 

摘      要:目的 探讨TACE治疗肝癌过程出现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原因、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 311例次,统计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生肝动脉夹层的患者行DSA检查随访。结果 共有12例TACE术中出现肝动脉夹层,发生率为0.92%,均系操作不慎所致。12例中8例发生于肝固有动脉起始处、3例位于肝右动脉血管扭曲处、1例位于肝总动脉,所有夹层的发生部位均为血管转折或迂曲处。12例患者中10例使用3 F微导管导丝、1例使用0.035英寸导丝通过真腔到达肝动脉靶部位,成功完成TACE;1例患者经反复尝试,仍无法通过,最后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患者随访时间3 ~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嗣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中,2例肝动脉造影时未再见夹层,其余8例均见夹层较之前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肝癌TACE中肝动脉夹层的发生与操作者经验、肝动脉走行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采用微导管导丝技术通过夹层段真腔而完成TACE术,其主要不良后果为影响TACE顺利完成,从而影响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应重视其预防及处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