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术的应用解 收藏

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术的应用解

Applied anatomy of the ligation of ethmoidal artery with nasal endoscope

作     者:向宇燕 徐达传 黄凤玲 张心宽 欧阳四新 彭田红 

作者机构: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湖南衡阳421001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湖南湘潭411201 

出 版 物:《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年 卷 期:2002年第20卷第5期

页      面:375-376,37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1[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筛动脉结扎术 筛前动脉 筛后动脉 功能性鼻内窥镜 鼻出血 应用解剖 

摘      要:目的 :为鼻中隔严重出血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2 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结果 :鼻中隔血供属多源性 ,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上支、下支 ,筛前、筛后动脉 ,它们入鼻中隔处外径分别为 (0 .9± 0 .2 )、(0 .7± 0 .1)、(0 .4± 0 .1)、(0 .3± 0 .1)mm ,筛前、筛后动脉入鼻中隔处与鼻小柱前缘距离分别为 (5 .1± 0 .3 )cm和 (6.3± 0 .3 )cm ,入鼻中隔处与鼻小柱基底连线和鼻腔底壁的夹角分别为 (5 5 .5°± 4.4°)和 (4 5 .0°± 3 .5°) ,鼻中隔段主干长分别为 (1.3± 0 .4)、(1.0± 0 .2 )cm。筛前、筛后动脉主要分布于鼻中隔上部。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引导下筛动脉结扎具有可行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