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史前生业模式的环境考古学观察——以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为例 收藏

史前生业模式的环境考古学观察——以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为例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ON PREHISTORIC SUBSISTENCE ECONOMIES: A CASE STUDY OF THE ADUNQIAOLU SITE IN XINJIANG,CHINA

作     者:丛德新 贾伟明 Cong Dexin;Jia Peter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悉尼大学考古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悉尼2006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1期

页      面:218-2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基  金:澳大利亚科研基金(ARC)(批准号DP15010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创新项目基金之三十“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文化探究-新疆温泉阿敦乔鲁居址和墓葬”共同资助 

主  题:新疆 阿敦乔鲁遗址 生业模式 环境考古 牧业经济 

摘      要: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新疆西部的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的发现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中多隔间的长方形房址和几个不规则形扩间的构造十分特殊。这种房址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史前居址的构造。阿敦乔鲁遗址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自然环境干旱,少雨,海拔相对较高。草场分布远多于可耕作土地。通过对阿敦乔鲁周围的环境科学的宏观分析,包括对古环境与现代环境的比较后发现,3600年前的阿敦乔鲁遗址的环境资源与现代十分相近。新疆温泉的现代居民的传统生业多以牧业为主,从事季节性转场的游牧经济。阿敦乔鲁的房址的隔间、扩间的特点与当地牧民的季节性居址,以及欧亚大陆的现代牧民的居址都很相近。根据阿敦乔鲁房址的地理位置及其出土物,并参考现代牧民居址的构造,确定了阿敦乔鲁遗址的人们当是以牧业为主。这一推论为今后其他科技考古对阿敦乔鲁遗存的微观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