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 收藏

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iotinylated pullulan nanoparticles

作     者:史艳萍 李学敏 陈宝泉 黄玉萍 张其清 SHI Yan-ping;LI Xue-min;CHEN Bao-quan;HUANG Yu-ping;ZHANG Qi-qing

作者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91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92 厦门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出 版 物:《功能材料》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年 卷 期:2009年第40卷第1期

页      面:112-11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0706[工学-化工过程机械] 08[工学] 0807[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基  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06CB933300)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0023050) 

主  题:生物素 普鲁兰多糖 纳米颗粒 纳米沉淀法 靶向 

摘      要:合成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BP),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BPNS),考察制备条件对纳米颗粒性质影响,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基础。通过酯化反应将生物素羧基与普鲁兰多糖连接,生成的衍生物BP通过FI-IR和61H—NMR表征,取代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确定;BPNs进行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和ζ电位仪表征与检测,颗粒表面生物素采用Quant*Tag^TM Biotin Kit生物素测定试剂盒测定。获得取代度21(BP1),46(BP2),81(BP3)3种衍生物,其中BP2和BP3能够制备纳米颗粒(LBPNS,HBPNS)。纳米颗粒呈球形,表面光滑规整,平均粒径100~300nm,水中ζ电位在-17mV左右。制备过程中,粒径随BP浓度(10~50mg/ml)增加而增加((136.2±46.8)nm,(190.8±89.6)nm和(254.5±140.0)nm)。调整水相组成为水:无水乙醇(v/v)1:1和1:2时粒径分别为(170.7±30.4)nm和(158.8±21.0)nm。HBPNS和LBPNS表面的生物素量为衍生物的(1.9±0.03)%和(2.0±0.04)%。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通过纳米沉淀法能制备出纳米颗粒,颗粒表面存在有生物素,颗粒性质受制备条件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