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精准医学及网络药理探索伊立替康毒性反应中西医防治策略 收藏

基于精准医学及网络药理探索伊立替康毒性反应中西医防治策略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rategy for Relieving Irinotecan Induced Toxic Reaction: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Precision Medicine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作     者:邓博 邓超 陈茜茹 孙伟 谢思楠 程志强 DENG Bo;DENG Chao;CHEN Qianru;SUN Wei;XIE Sinan;CHENG Zhiqiang

作者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070 

出 版 物:《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19年第37卷第4期

页      面:873-876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706[医学-药理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3974) 

主  题:伊立替康 精准医学 网络药理 UGT1A1基因多态性 

摘      要:目的:基于精准医学及网络药理探索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中西医防治策略。方法:采用PharmGKB、Pubmed分析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相关基因、相关基因分布规律及基于基因分型的伊立替康剂量调整原则。采用Cochrane对照试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药调节基因突变高风险患者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临床研究,通过TCMSP分析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结果:UGT1A1基因与伊立替康毒副反应密切相关,与高加索人群不同,中国人群中UGT1A1~*28基因突变发生率较低,但UGT1A1~*6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UGT1A1~*28/~*28基因型患者,应减少初始给药剂量,高剂量伊立替康方案仅限应用于UGT1A1~*1/~*1基因型患者。生姜泻心汤、黄芩汤及健脾益气方对UGT1A1~*28和/或~*6位点突变患者伊立替康致消化道和/或血液毒性防治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协同调节相关靶点有关。结论:应根据中国人群基因特征制定相应的伊立替康给药及剂量调整方案。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有待实验验证,指导临床用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