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
出 版 物:《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 卷 期:2019年第38卷第3期
页 面:735-743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6YFC0503401-04)资助
摘 要:湿地以常年性或周期性积水为特征,而水分条件的改变可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探究淹水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驱动酶活性变化的因素,在青海湖鸟岛地区选择长期淹水、周期性淹水和很少淹水的湿地,比较了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周期性淹水的湿地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和甘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较长期淹水的湿地分别下降了24.01%、18.80%和2.96%;而很少淹水的湿地较周期性淹水的湿地分别下降了33.65%、18.84%和63.47%。周期性淹水与长期淹水湿地的土壤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显著高于很少淹水的湿地,而很少淹水的湿地土壤碱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易氧化碳、全氮、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氮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其中,有机碳与纤维二糖酶活性的相关性较高;易氧化碳能很好地解释β-葡萄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甘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变化。总的来说,长时间淹水更有利于碳氮的积累,提高水解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