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 收藏

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from Non-monsoon Zone to Monsoon Zone

作     者:乔梁 张强 岳平 金红梅 QIAO Liang;ZHANG Qiang;YUE Ping;JIN Hongmei

作者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 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兰州730020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 

出 版 物:《大气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251-2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30426 91637106 41705075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1709 

主  题:夏季风影响过渡区 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 大气边界层厚度 陆面热力因素 

摘      要:利用中国西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的7个高空站的2013年夏季晴天07时、13时、19时(北京时)的大气边界层资料,通过分析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垂直结构,发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厚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稳定边界层厚度、残余层顶高度和对流边界层厚度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出现阶梯性大幅降低,从非季风区至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对流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25.6%和81.8%,稳定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58.3%和41.8%;在稳定边界层条件下,可观察到低空急流的存在,非季风区低空急流出现高度明显高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且非季风区的低空急流风速也明显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通过分析与大气边界层发展最为密切的陆面热力因素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净辐射值、日地—气温差最大值以及感热通量值在非季风区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从陆面热力过程为非季风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