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病理学教研室032200 山西省吕梁市卫生学校离石030500 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太原030013
出 版 物:《白血病.淋巴瘤》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年 卷 期:2019年第28卷第2期
页 面:81-8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38-4)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4-086) 山西省实验动物专项资金(2014K16)
主 题: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蛋白激酶B 预后
摘 要: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PD-L2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详细随访记录的68例DLBCL患者存档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PD-L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LBCL患者PD-L1蛋白阳性率为22.1%(15/68),与是否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χ^2=5.591,P=0.018)、临床分期(χ2=3.969,P=0.0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χ^2=4.178,P=0.041)和治疗缓解率(χ^2=6.587,P=0.010)有关;PD-L2蛋白阳性率为14.7%(10/68),与是否结外转移有关(χ^2=6.772,P=0.009);p-AKT蛋白阳性率为61.8%(42/68),与年龄是否≥60岁(χ^2=6.227,P=0.01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χ^2=4.005,P=0.045)、B症状(χ^2=10.187,P=0.001)和治疗缓解率(χ^2=4.096,P=0.043)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非GCB亚型患者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的OS率及PFS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p-AKT蛋白阳性表达组较阴性表达组有较差的OS率及PFS率(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蛋白表达与PD-L2、p-AKT蛋白表达相关(r=0.380,P=0.001;r=0.273,P=0.025),且PD-L1、p-AKT共表达提示预后更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和p-AKT蛋白高表达均是DLBCL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D-L1和p-AKT蛋白表达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发展,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相关配体的通路或联合阻断可能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