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出 版 物:《宏观质量研究》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
年 卷 期:2019年第7卷第1期
页 面:60-7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6[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基 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苏南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2018ZDJD-B008)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2017ZSJD020)资助
摘 要:国际分工演进至要素分工阶段后,进口贸易的性质和内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从以往连接生产和消费端的简单交换环节,演变为连接不同生产端的必要纽带,因而本质上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因此从分工演进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和中国开放发展新阶段,主动扩大进口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追求贸易平衡的宏观作用,也不仅是补充人民消费需求升级下供给不足的简单惠民之举,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中国庞大的本土市场规模优势,促进中国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全球要素分工条件下,依托本土庞大市场规模下的进口所能产生的制度性话语权提升作用、短板产业补齐作用、高端要素虹吸作用以及倒逼改革作用等具体机制,通过吸引、集聚和培育等方式提升高端要素总量规模,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产业与体制机制优势和基础。为将主动扩大进口的意愿化为实践,从而充分发挥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作用,中国亟待在改善进口自由化便利化条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