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注射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评价 收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注射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评价

Preparation of injectable sustained-release nanoparticles carrying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drug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s

作     者:史国栋 贾连顺 袁文 史建刚 谭俊铭 储藏 SHI Guo-dong;JIA Lian-shun;YUAN Wen;SHI Jian-gang;TAN Jun-ming;CHU Cang

作者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出 版 物:《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8年第29卷第5期

页      面:538-54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02[医学-药剂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59)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7JC14072) 

主  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缓释制剂 纳米粒 

摘      要:目的:制备稳定性高、粒径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缓释注射纳米粒,并评价其释药过程。方法:采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复乳化溶剂挥干法制备载有BDNF的PLGA纳米粒。优化纳米粒处方和制备工艺.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评价其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包封率以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选处方选择理论载药量1%、聚合物浓度3.3 mg/ml、超声时间为40 s,甘露醇为支架剂。BDNF纳米粒呈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56.7 nm。制备的纳米粒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和包封率较高,缓慢溶蚀释放为其主释药过程,时间达30 d。结论:成功制备的BDNF缓释注射纳米粒具有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的特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