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618000 1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泸州646100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5年第41卷第6期
页 面:946-955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29) 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项目(2011BAD16BO5-1) 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项目(2013LWJJ-009) 西南水稻创新体系建设项目 四川省财政推广项目资助
摘 要: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