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14~2015年广西钦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HI... 收藏

2014~2015年广西钦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HIV1型分子传播网络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HIV type 1 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 of newly reported HIV/AIDS cases in Qinzhou City of Guangxi from 2014 to 2015

作     者:杨全略 陈荣凤 梁冰玉 林兆森 劳飞翔 梁浩 叶力 YANG Quan-lue;CHEN Rong-feng;LIANG Bing-yu;LIN Zhao-sen;LAO Fei-xiang;LIANG Hao;YE Li

作者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市530021 广西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钦州市535000 

出 版 物:《广西医学》 (Guangxi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19年第41卷第7期

页      面:865-869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基  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101002-001-006)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6GXNSFBA380189 2018GXNSFAA138070) 广西高校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02402214003-1601) 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klapt201704) 

主  题: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未治疗人群 新报告病例 分子传播网络 广西 钦州 

摘      要:目的分析2014~2015年广西钦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HIV1型(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 2014~2015年在广西钦州市招募新报告且未治疗的355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中HIV-1 RNA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HIV-1流行重组亚型。基于最适基因距离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并分析入网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264条pol区序列,主要亚型为CRF08_BC(52.27%),其次为CRF01_AE(39.77%),再次为CRF07_BC(6.06%)。CRF01_AE亚型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84.76%),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在1.65%最适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总共有154条序列入网,总入网率为58.33%; CRF01_AE、CRF07_BC、CRF08_BC彼此独立成簇。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传播途径、CD4^+细胞计数和亚型均非HIV-1进入分子传播网络的影响因素(均P0.05)。分子传播网络中不同HIV-1基因亚型的关联程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F08_BC的关联程度均高于其他亚型。结论广西钦州市新报告未治疗HIV/AIDS人群的HIV-1流行亚型以CRF08_BC为主。应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对该地区CRF08_BC亚型进行长期监测,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断其传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