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氟康唑共晶的晶体结构及Hirshfeld表面分析 收藏

氟康唑共晶的晶体结构及Hirshfeld表面分析

Hirshfeld surface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co-crystal of fluconazole

作     者:邢逞 王雪 胡堃 张丽 吕扬 XING Cheng;WANG Xue;HU Kun;ZHANG Li;L(U) Yang

作者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晶型研究中心晶型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国新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年 卷 期:2019年第28卷第8期

页      面:935-9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4[医学-药物分析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7ZX09101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100090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17-I2M-1-010) 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专项资助项目(ZG2017-4-02) 

主  题:氟康唑 共晶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摘      要:目的:以氟康唑为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丙二酸、反丁烯二酸、戊二酸和水杨酸为共晶形成物(co-crystal former,CCF)制备氟康唑共晶,对共晶的形成机制及分子间作用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氟康唑-丙二酸、氟康唑-反丁烯二酸、氟康唑-戊二酸和氟康唑-水杨酸4种共晶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获得4种共晶的三维立体结构,采用Hirshfeld表面分析法对其各自分子间氢键作用力进行分析。结果:氟康唑-丙二酸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氟康唑-反丁烯二酸以2∶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氟康唑-戊二酸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氟康唑-水杨酸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4种共晶通过氢键及范德华力维持其在空间的稳定排列。结论:氟康唑分子中含有2个三唑环,易与含羧基的氢键供体化合物形成经典的COOH…N氢键,因其所形成的氢键存在差异,导致氟康唑与共晶形成物以不同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采用Hirshfeld表面分析法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揭示晶体结构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