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中国上海20043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3医院妇科中国浙江舟山316000 杨浦区妇幼保健院中国上海200090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中国上海20003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分子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中国湖南长沙410008
出 版 物:《生命科学研究》 (Life Science Research)
年 卷 期:2019年第23卷第2期
页 面:140-145页
学科分类: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090501[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20108013 81500241)
摘 要: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研究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对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尽管早产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早产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早产的防治依然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难题。感染和(或)过度的全身或局部炎症是公认的早产发生的病理生理途径。宫内感染作为早产致病因素之一,其往往是由阴道微生态上行感染引起。然而治疗各种感染在降低早产风险方面效果有限,这表明尚有其他复杂机制可能与早产的发生有关。研究显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补体系统是一种天然免疫防御机制,其不仅可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而且在协调正常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与早产密切相关。探究补体系统与早产、微生态与补体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可为抑制补体过度激活进而防治早产这一潜在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