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性质:氧、碳同位素制约 收藏

云南兰坪盆地成矿流体性质:氧、碳同位素制约

Ore-forming Fluids Characteristics in Lanping Basin,Yunnan: Restricted by O-and C-Isotope Composition

作     者:薛春纪 陈毓川 杨建民 王登红 杨伟光 杨清标 

作者机构: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云南地质三大队云南大理671000 

出 版 物:《矿床地质》 (Mineral Deposits)

年 卷 期:2002年第21卷第S1期

页      面:1064-106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2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主  题:热液方解石 流体包裹体 氧、碳同位素组成 壳幔混合流体 金顶和白秧坪 

摘      要:在对兰坪盆地金顶、白秧坪矿床翔实矿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热液成因方解石O、C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内CO2的碳同位素组成。成矿主阶段热液方解石氧、碳同位素组成(δ18OSMOW=-2.5‰~5.5‰,平均0.2‰;δ13CPDB=-0.0‰~-0.6‰,平均-1.9‰)与超基性-基性岩浆、火成碳酸岩及地幔岩包体的相应值重合或接近;成矿主阶段热液天青石流体包裹体内CO2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B=-20.0‰~-2.2‰,平均-10.4‰)部分样品具有幔源CO2特点。成矿主阶段之后与粗晶自形黄铁矿、方铅矿及天青石、石膏共生的方解石O、C同位素组成(δ18OSMOW=19.4‰~22.6‰,平均20.8‰;δ13CPDB=-8.1‰~2.7‰,平均-4.5‰)反映晚阶段流体主要起源于沉积地层和大气水。推测幔源成矿流体升至地壳与盆地卤水混合可能是大规模基本成矿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