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太平洋月平均水位变化中的周期成分 收藏

太平洋月平均水位变化中的周期成分

作     者:田素珍 马继瑞 郑文振 柴新敏 张芩 

作者机构: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出 版 物:《海洋学报》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1996年第18卷第4期

页      面:11-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2[理学-海洋化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八五"攀登重点科技项目 

主  题:太平洋 水位变化 周期成分 海水化学 

摘      要:为了研究太平洋月平均水位变化中的周期成分,本文根据作者改进的月平均水位周期信号分析方法,分析了太平洋236个水位站的月平均序列。对其中大于45a的序列进行二阶谱和二阶凝聚谱分析,表明这些序列中有的周期成分相位相关性显著。因此采用考虑非线性效应的混合谱周期分析方法,即重复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及周期检验和最小二乘滤波,逐次检验并滤掉最显著的周期分量,求得序列中的显著周期。结果表明水位序列的振动周期因站而异,并非固定不变。讨论了准2a大气振动周期、与埃尔尼诺事件相关的3~7a周期、太阳黑子、双太阳黑子和25~30a超长振动周期的存在。周期振动的迟角和振幅的区域分布和变化对月平均水位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检验出的显著周期根据物理背景作进一步判别,从中选出较客观合理者作为月平均水位序列的拟合周期。用这样的周期分量加线性趋势项拟合月平均水位序列,求得相应的振幅和初相角及线性趋势项。结果突出的特征是太平洋以25°~30°S一带为轴线,年迟角分别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变化趋势呈偏对称。而中国近海年周期迟角南北分布趋势与太平洋大部分海区的分布趋势几乎相反,在埃尔尼诺事件发生和影响较大的低纬区,2~7a内各种周期振幅之和与年振幅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