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变迁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 收藏

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变迁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

Theory of Social Movement:Change of Mode and its Relevance to Modern Chinese Social Study

作     者:刘能 LIU Neng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出 版 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 卷 期:2009年第4期

页      面:76-8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301[历史学-世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060203[历史学-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603[历史学-世界史] 

主  题:“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 范式变迁 社会运动理论 

摘      要:对中国社会学早期学术关注点的回顾,我们发现了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的长期缺失。然而,随着中国转型社会的重构和与之相伴随的利益保卫和利益磋商行动的高发,围绕政治的维度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日益高涨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学学科内部处理政治的维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知识来源,对社会运动理论的介绍,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我们引入的时空框架中,追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演变历程,分析这些理论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说明政治进程模型、古典理论和社会建构论/文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相关现象的解释力要更强一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