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 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91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 泽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泽普844800
出 版 物:《新疆农业科学》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5年第52卷第10期
页 面:1947-1952页
基 金:农业部行业专项"南疆地区小麦和果树间作小麦配套关键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201003043-05) 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水肥调控关键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xjnky-2012-x02) 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棉果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BADA4B0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CARS-3)
摘 要:【目的】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核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方法】核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核麦间作模式下,重施拔节肥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向生殖器官分配、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重施返青肥处理,施氮量30 kg处理高于施氮量40 kg处理。产量最高处理为追施尿素30 kg、返青期:拔节期=3:7。【结论】在核麦间作模式下,在适宜施氮量条件下,适当降低返青期追氮量,增加拔节期追氮量,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分配的比例,提高千粒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