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nomics in the Detection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作     者:欧亚红 王玉可 张莉蕴 王延新 彭大鹏 谢书宇 黄玲利 潘源虎 陈冬梅 王旭 王玉莲 陶燕飞 OU Yahong;WANG Yuke;ZHANG Liyun;WANG Yanxin;PENG Dapeng;XIE Shuyu;HUANG Lingli;PAN Yuanhu;CHEN Dongmei;WANG Xu;WANG Yulian;TAO Yanfei

作者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HZAU) 

出 版 物:《中国畜牧兽医》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年 卷 期:2019年第46卷第6期

页      面:1865-1872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115) 

主  题:代谢组学 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标志物 残留 

摘      要: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