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西兰花植株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收藏

西兰花植株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Safety Evaluation of Broccoli Residues Returning on Cotton Growth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Verticillium Wilt

作     者:赵卫松 李社增 鹿秀云 郭庆港 王亚娇 王培培 张晓云 董丽红 苏振贺 马平 ZHAO Weisong;LI Shezeng;LU Xiuyun;GUO Qinggang;WANG Yajiao;WANG Peipei;ZHANG Xiaoyun;DONG Lihong;SU Zhenhe;MA Ping

作者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年 卷 期:2019年第35卷第3期

页      面:449-45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0601)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CARS-15-17)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9) 

主  题:西兰花残体 棉花 安全性 黄萎病 防治效果 

摘      要:本研究探讨了温室和田间试验条件下西兰花植株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兰花残体对棉花生长的安全性,以期为深入研究西兰花植株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机制提供依据。将粉碎的西兰花植株残体与培养基质分别按1%、3%、5%、7%和14%处理混匀,在(28±2)℃条件下分别腐解7和30d后种植棉花,测定其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的影响以及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解时间为7d,西兰花残体处理比例为1%和3%时,棉花出苗率与不添加西兰花残体的空白对照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株高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增幅分别为19.46%、42.41%和36.96%;西兰花残体添加比例为5%、7%和14%时,对出苗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腐解时间为30d时,上述各比例西兰花残体处理后的棉花出苗率和株高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西兰花残体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21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2.55%。田间试验表明,西兰花残体在棉花全生育期内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3.06%。综合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的施入,促进了棉花生长,降低了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且在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优于后期。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西兰花残体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最终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的减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