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德国小蠊若虫龄期区别的体征研究 收藏

德国小蠊若虫龄期区别的体征研究

Study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attella germanica in different nymphal instars

作     者:卢慧明 孟凤霞 高聪芬 刘起勇 任东升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出 版 物:《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年 卷 期:2013年第24卷第2期

页      面:125-127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10004-010 2012ZX10004-219) 

主  题:德国小蠊 若虫 龄期 体征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德国小蠊的蜕皮现象确定其发育龄期,以获取不同发育阶段的德国小蠊体征与龄期相关信息,为德国小蠊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工作的龄期判断以及德国小蠊实验与研究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取德国小蠊的单卵荚进行饲养,逐日观察并记录其蜕皮和龄期发育情况,测定各龄期若虫的头宽、体长和体重等身体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各龄期的主要体征值来确定若虫龄期。结果在饲养条件下,德国小蠊若虫共经历6个龄期,各龄历期分别为(13.00±1.29)、(11.17±1.17)、(12.33±2.07)、(10.20±1.10)、(10.50±1.05)和(9.50±1.05)d,各龄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龄若虫的头宽分别为(0.99±0.16)、(1.03±0.15)、(1.62±0.19)、(1.83±0.22)、(2.02±0.21)和(2.05±0.22)mm;体长分别为(3.69±0.35)、(5.27±0.57)、(7.03±0.70)、(9.48±0.67)、(11.19±0.61)和(11.48±0.44)mm;体重分别为(2.39±0.11)、(8.70±0.69)、(17.64±5.27)、(37.97±5.04)、(50.66±9.23)和(66.20±11.60)mg/只;德国小蠊的龄期与头宽、体长或体重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39、0.9854和0.9879。结论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德国小蠊不同龄期间的体重变化最明显,其次是体长;可根据体重、体长和头宽,对个体的龄期进行综合判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