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正规信贷获得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需求角度的... 收藏

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正规信贷获得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internal mechanism of farmers’ formal credit acquisition: An analysis from the demand side

作     者:刘自强 樊俊颖 LIU Zi-qiang;FAN Jun-ying

作者机构: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家民委经济管理综合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 版 物:《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年 卷 期:2019年第40卷第4期

页      面:664-673页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95) 国家民委“双一流”建设应用经济学学科引导经费资助 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CX19031) 

主  题:金融素养 正规信贷获得 有效正规信贷 潜在正规信贷 信贷需求 信贷约束 

摘      要: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需求层面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3.1%的农户受到需求层面的信贷约束,且在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房屋购建和汽车购置用途上潜在正规信贷需求向有效正规信贷需求的转化较低,分别为47.3%、56.0%、36.1%和52.6%,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向正规信贷获得的转化较高,分别为70.0%、78.6%、74.2%和90.0%。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降低农户因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产生潜在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农户将潜在正规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正规信贷需求,进而降低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据此,提出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发挥农户社会资本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切实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政策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